又一只医药独角兽港股IPO:超额认购751倍,背后10余家VC/PE撑腰
产业
摘要 10月28日消息,亚盛医药今日正式在港交所敲钟上市,股票代码06855.HK,发行定价为34.2港元/股,总计发行121.8万股,开...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10月28日消息,亚盛医药今日正式在港交所敲钟上市,股票代码06855.HK,发行定价为34.2港元/股,总计发行121.8万股,开盘价为53港元/股,截止发稿前,市值89亿港元。
亚盛医药本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3.117亿港元,成为港股生物科技板块改革以来,IPO发行规模最小的一支新股。但与其他药企不同,亚盛医药是港股首个“原创小分子新药”企业。IPO前,亚盛医药公告称获超额认购751倍,成为“2019港股超购王”,其稀缺性也让背后超10家VC/PE加码陪跑。
值得一提的是,同为港股上市公司、市值逾1400亿港元的中国生物制药成为亚盛医药的基石投资者,这是中国生物制药首次作为基石投资人投资创新药企业。某种程度来讲,亚盛医药赢在了起跑线。
“医药独角兽”十年创业史:
2年前差点在美国上市
亚盛医药由杨大俊、王少萌、郭明三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合创建于2009年5月,而其全资附属公司江苏亚盛2010年6月正式成立。
公司瞄准中国乃至全球“尚未满足、无药可医”的临床需求,研发具有“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潜力的新型国际原创小分子***。
投资界了解到,杨大俊曾担任乔治城大学伦巴第癌症治疗中心副教授及高级研究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拥有14项发明专利。2004年,他创办亚盛医药的前身亚生医药,并担任研究及临床前开发高级副总裁。
王少萌是密歇根大学终身教授,并兼任密歇根大学综合癌症中心实验治疗计划联席总监。而郭明曾在辉瑞公司担任多个技术及管理职位,并曾担任博腾制药独立非执行董事。
三人不仅有极强的专业背书,实际上,他们早年在美国就曾开发出两个原创新靶点产品卖给了跨国公司,其中一个项目在2010年以3.98亿美元的价格转让给赛诺菲,那是当时华尔街生物医药领域最大的一笔项目转让交易。
作为一家原创新药研发企业,亚盛医药早在2016年12月底就宣布了拟赴美上市的计划。按原计划,亚盛医药将在2018年初在美国上市。
巧合的是,彼时恰好赶上了香港的IPO新政出台。港交所向未盈利生物技术公司抛出橄榄枝,亚盛医药便决心将上市地点改到香港,在“家门口”上市。
4年研发投入近7亿,
死磕“***神药”背后BUG
2018年,一部《我不是药神》将***神药格列卫推向风口浪尖。
格列卫主要治疗慢性粒***白血病(CML),将存活率五年不超过30%提高至90%,这间接让致命癌症变成可控的慢性***。然而,虽然曾经的高价药已经降价、可及性提升,但神药依然有其无奈之处,即格列卫耐药患者的“无药可医”。换言之,格列卫摆在面前,身体存在排斥问题,还是救不了命。
当神药不再对耐药***奏效,市场亟需能够克服格列卫耐药的创新药。而亚盛医药的核心产品、也是公司目前唯一一款有望上市的***正是针对格列卫耐药人群研发的第三代***——HQP1351。
HQP1351是在研原创1类新药,可以有效克服一代、二代抑制剂的耐药缺陷,特别是对T315I突变的CML患者可能具有很好疗效。去年11月,亚盛医药在美国血液学会年会(ASH)上公布HQP1351的I期临床数据,显示HQP1351耐受性好,疗效显著。
根据招股书,HQP1351是亚盛医药临床进度最快的***,目前已进入关键注册临床II期试验,有望于明年申请新药上市。
这一领域市场空间巨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2017年所有新病中,全球CML抵抗和复发率为55.1%,市场规模为56亿美元,到2030年将增至58亿美元。目前市场上已投入的有Novartis、拜耳、辉瑞,但均存在耐药缺陷。
除核心产品HQP1351外,亚盛医药还有7个产品处于临床开发阶段,20个正进行临床试验和18个在全球范围内提交的INDs。
实际上,三代格列卫仅是亚盛医药研发管线中的亮点之一。更为业界称道的是,亚盛医药选择了“***凋亡路径”作为其主打研究方向,且拥有当下全球最全的***凋亡***管线。而其也是国际上最早进入***凋亡与自噬双通道调节新靶点小分子抑制剂研发领域的企业。
***凋亡是一种程式化的***死亡过程,由特定受控生化事件程序导致***被消灭。从路径上说,主要内源性***凋亡通路包括Bcl-2、IAP 及MDM2-p53 路径,中断其中某条通路就可能导致某种***发生。
现阶段,随着相关产品适应症扩大及新药的逐步上市,全球***凋亡***市场也被逐渐打开。有预测显示,2018-2023年全球***凋亡靶向治疗市场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0.1%,全球市场规模或将在2030年达到220亿美元。
极高的技术门槛需要大量研发投入,而又未有产品上市销售,这也导致亚盛医药连年亏损。
根据招股书,在研的产品随着时间推移,开支逐年增加。2018年研发开支2.5亿元,同比增加110%,年内亏损3.5亿元,同比增加188%。按照2016—2018年累计亏损计算,已经亏损5.7亿元,从数值上来算,募集资金的1/3已经花光。
16亿融资,超十家VC/PE潜伏
成立十年来,亚盛医药共进行4轮、累计约16亿元融资,投资方除了一众知名VC/PE外,也不乏国家产业基金以及战略基石投资者。其中元禾原点、元明资本连投3轮,倚锋资本连投2轮。
根据招股书,2010年3月,公司成立当年,亚盛医药便获得三生制药2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2015年底,亚盛医药完成A轮融资,共募得资金9600万元,由元禾原点和元明资本领投,倚锋资本、元生创投和磐谷创投等机构跟投。
紧接着,2016年底,亚盛医药完成5亿元B轮融资,领投方为国投创新管理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方正韩投、拾玉资本、潜龙投资等新投资人以及元禾原点、元明资本、倚锋资本等A轮投资人共同出资完成。
投资界了解到,2015年进行A轮融资时,亚盛医药的估值仅不到3亿元;2016年进行B轮融资时,公司的估值已经25亿元左右,一年内翻了8倍。
2018年7月,亚盛医药完成10亿元的最大规模融资,元明资本、元禾原点、腾跃基金领投,新资方ArrowMarkPartners、HDY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清松资本、建银国际等跟投。
值得一提的是,IPO前,中国生物制药成为亚盛医药的基石投资者。根据亚盛医药发布的公告,中国生物制药于9月26日与其签署协议,同意在若干条件规限下按发售价认购合共2000万美元(约1.4亿元)。
中国生物制药为正大天晴制药的母公司,也是港股上市公司,市值逾千亿,是中国医药行业执牛耳者之一,这也是中国生物制药首次作为基石投资人投资创新药企业。
IPO的走势,可能能从上市前募集资金情况猜到一二,尤其是需要烧钱的生物制药类企业,更是如此。
结语
自港交所实施新政以来,医疗企业IPO“行动”就备受瞩目。加上科创板一开,上市争夺战早已打响。
2018年,已有包括歌礼制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华领医药、君实生物等多家挂牌上市。2019年,基石药业、康希诺生物、迈博药业、翰森制药、复宏汉霖、亚盛医药6家公司率先拿到港交所 “船票”,东曜药业、和黄中国医药、天士力生物、康蒂尼药业、中国抗体制药以及康宁杰瑞等仍在排队。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