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约护士试点方案出台 监管趋严企业发展难题待解
产业
摘要 7月16日消息,上海市卫健委近日表示,为规范引导“互联网+护理服务”健康发展,保障上门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上海...

7月16日消息, 上海市卫健委近日表示,为规范引导“互联网+护理服务”健康发展,保障上门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上海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称《方案》)今天发布。
《方案》显示,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必须是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实体医疗机构,并且需要向发证机关申请登记家庭病床、巡诊、社区护理等服务方式,以及按属地化管理原则向所在区卫生健康委申请,区卫生健康委审核同意后可在所在地辖区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
而医疗机构派出的护士需要在上海卫健委注册(或备案),并且这些护士应当至少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部分项目如:腹透管维护、PICC维护必须要求护士具备相应资质),能够在国家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进行查询。而且,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不良执业行为记录的护士不得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
同时《方案》还对第三方平台做出了相关规定,试点医疗机构可以选择自建平台或者与第三方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合作。但医疗机构如果选择后者,则应签订合作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各自在医疗服务、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护患安全、纠纷处理等方面的权责利。试点医疗机构和第三方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不得买卖、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而且自建平台或者第三方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需要具备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要求的设备设施、信息安全系统等。基本功能至少包括服务对象身份认证、、服务人员定位追踪、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保护、服务行为全程留痕追溯、工作量统计分析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应通过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三级。
严格的网约护士试点方案无疑对各大网约护士平台都造成了不小的打击,此前北京也同样发布了相似的规定。为此,据《北京日报》报道,网约护士平台金牌护士原来在北京护士注册量突破1万人,到了3月就只剩不到2500人。
并且《方案》还推高了网约护士平台的成本,进一步削减了平台的盈利能力。目前,医护到家、泓华医疗、金牌护士等平台为了符合《方案》的规定,都自建了线下护理站或诊所。线下护理站或诊所的租金、水电等费用无疑提高了平台的运营成本,进而加大了企业的盈利难度。
这对原本融资能力不足的网约护士平台是个不小的挑战。据《电商报》了解,大部分网约护士平台的融资进程都只到了天使轮或者A轮融资,仅有目前发展较快的少部分平台也能到B轮融资。
而且网约护士平台过高的定价在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由于没有医保,以及平台抽成等问题,用户在网约护士平台上进行一次打针、输液就要花费就要100-300元,比在普通诊所进行相同服务的价格要贵上几十倍。
此外,医疗机构自建平台更是对原有网约护士的平台的一大挑战。广东省人民医院的自建平台就在7月4日正式上线,患者只需通过省医通APP,或者关注省医院的微信公众号,就可以预约省医护理人员上门服务。
未来,在监管趋严,外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各大网约护士平台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跟脚、保持平台稳定增长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