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200亿谋转型 宜华健康为何赌回报慢的养老产业
产业
摘要 自宜华健康(000150)公开称未来以医疗产业服务和养老产业服务为主要业务后没过几天,有媒体就在5月5日召开的宜...
自宜华健康(000150)公开称未来以医疗产业服务和养老产业服务为主要业务后没过几天,有媒体就在5月5日召开的宜华健康股东大会上获悉,宜华健康计划将投入200亿元在全国一线城市建设100个高端连锁养老社区,其中2017年的投入就将超过30亿元。
那么,高端养老市场是否存在空缺呢?又有多少人有消费能力呢?从地产转型养老的宜华健康是否已经想好高端养老院的盈利模式了呢?
宜华健康疯狂收购进军大健康
宜华健康公司原为粤东地区首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公司2016年年报显示,当年收入12.9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5.72%,净利润竟然高达7.699亿元,可谓资金充裕。
更让人惊异的是,宜华健康对于转型健康产业决心巨大。该公司于2014年收购国内领先的医疗非***业务公司“众安康”后,正式开启了大健康领域的转型之路。
2017年4月13日,宜华健康收购完成亲和源集团有限公司41.67%的股权,加上去年11月收购完成的58.33%股权,亲和源公司现已成为宜华健康的全资子公司。宜华健康正式加足马力,进军中国养老产业。
作为十大养老品牌之一的亲和源,拥有成熟的养老院运营能力。尽管在2016年呈亏损状态,净利润为-2799.16万元,不过,公司承诺在2019年会实现盈利。
有业内人士指出,养老市场规模虽大,但是投入成本高,回本周期长,以高端养老院为例,大约需要10年以上才可回本。
养老产业需求并未得到满足
有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有6.17亿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到2050年将达到16亿。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会从2016年底的1/6,发展到2050年前后的1/3。
中国老龄化的加剧已突显出养老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据中国社科院测算,到2030年,中国养老市场的商机有望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不仅中国,就连养老产业较为成熟的日本,也仍有较大的市场缺口。
当然,养老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现状也已得到官方证实。民政部部长黄树贤曾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表示,目前我国养老院仍存建设数量不够的问题,会鼓励各方面有志于从事养老服务的单位发展养老机构。
养老产业存在的市场缺口也成为宜华健康转型养老产业的基本判断依据。此次宜华健康选择在高端养老布局,不仅是亲和源已经在中端市场有成熟的运营能力,还在于敏锐地发现了高端养老在一线城市的大量需求。目前,更多民办的养老机构已从基本解决温饱型转向注重舒适度的类型。
有业内人士告诉蓝鲸健康,现在大家都在争做高端养老院。入住率较高的高端养老院都是交通相对便利、整体环境较好的。高端消费群体会首先考虑养老院的医疗配套是否齐全,其次才会考虑性价比。像度假村类型的养老机构空置率高的原因还是因为同质化严重,地理位置偏远等因素。
高端养老院盈利模式待检验
人们观念的改变也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愿意选择在养老院度过余生。养老机构为了抓住机遇,也在不断地根据中产阶级的养老需求尝试更加商业化和综合性的养老模式。
在提供最传统的养老服务外,照顾老人的起居生活,为生病的老人提供护理,定期给老人安排文娱活动等已成为高端养老院的标配。
但是想要更加舒适并不意味有能力买单。中原集团首席咨询顾问张坤昱曾表示,一般认为地产产品加上服务就是养老。但实际上市场中有服务提供方,也得有服务需求方。在养老产业里,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尽管大家都有高端养老的美好愿景,但是在高额的费用面前还是会望而却步。例如高端养老院泰康之家,除了入住需支付20万元的入门费并购买最低65万元的乐泰卡会籍外,每人每月还需要缴费5000-15000元服务费;远洋椿萱茂·凯健,自理长辈单床收费8000元/月左右,护理收费2000-8500元/月,失智照护费用3000-10000元/月。在北京,每月收费8000元以上的就可以算是高端养老院了。
有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表示,能够支付起高端养老费用的多是受教育程度教高的老人,例如知名教授、离退休干部、企业高管、子女在海外的老人、回国养老的华侨等,他们的退休金额一般在6000元以上,属于高级知识分子及高收入人群。
而美国的营利性养老机构也主要面向小企业主、律师、公司高管等高收入人群,大部分采用“一次性会费+月服务费”的收费模式,会费大约在40万—60万美元之间,每月还要收取数千美元的服务费。
之所以认为养老产业回本慢,是因为就算在美国,中高端养老院从开业到住满通常也都需要三年时间。
目前,养老行业流行的模式主要有养老院、居家养老、医养结合三种,但针对高端养老,并没有很合理的商业机制,能将保险、地产、养老产业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而在美国,老人甚至可以抵押房产享受高端养老。看来,宜华健康的盈利模式依然在经受检验。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