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或助力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产业

康谈网 蓝鲸健康平台 2017-04-21 11:10:02

摘要 2017年4月14日,由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医院蓝皮书:中国医院竞争力报...

资源

医联体或助力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2017年4月14日,由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医院蓝皮书: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17)》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蓝皮书指出,顶级医院100强的地区分布和竞争力指数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七大区以华东和华北地区实力最强;省域(省市区)分布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中心,呈辐射状成,城市分布集中在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少数地级城市。顶级医院100强的竞争力排名分布与当地人均GDP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医院蓝皮书以医疗技术和学术影响力为核心评价出了中国顶级医院100强。顶级医院100强中高校附属医院比例高,平均竞争力水平高于非高校附属医院。顶级医院100强的门急诊量和年住院手术量较前年度增幅较大,床位和医务人员负荷不断增大。

  坚持医疗资源均衡化发展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曾在2015年透露,据统计,每天有70万外地人进京看病,北京市三级医院的就诊人员1/3来自外地,这1/3中有23%来自河北省。李士祥说,这种现象是因公共服务资源在区域间的配置不均衡导致。

  蓝皮书用数据证实:中国医院发展存在多种不平衡,不仅各层级医院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省内医院发展不均衡,县级医院同样发展不均衡。

  县级医院100强均衡指数排名靠后的贵州、云南,只有零星县级医院竞争力强,总体发展不均衡。相反,江苏在地级市医院和县级市医院分布最均衡,优势最明显。江苏100强地级城市医院几乎覆盖所有地级城市。

  在医疗改革方面有过多次成功经验的华西医院原院长石应康曾提过333制,1/3严重患者由大医院治疗,1/3大医院医生指导,患者留在基层治疗,还有1/3患者,由大医院医生去基层治疗。这样可以非常有效地缓解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现象。

  中国医院协会名誉会长曹荣桂也提到,区域均衡发展是分级***成功的关键,要让患者相信当地的医疗资源能够满足其需求。

  可见,医疗资源的不均衡问题已经成为医疗改革的重点方向。打破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质医院资源的不均衡,需要动用多方面的力量,包括各级政府、各级医院、各种类型社会资本,通过技术协作、医疗联合体、托管等方式让各级医院,尤其是县级医院这一覆盖人群最广的医疗服务提供主体均衡发展而壮大起来。

  提升县级医院专科能力,更好服务9亿人口

  县级公立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等医疗卫生服务,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综合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在全国3000多个县域内有6000多家,服务约9亿人。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对大病不出县和分级***制度的落实、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至关重要。

  医院蓝皮书总结了近7年中国竞争力100强县级医院的发展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1、县级医院的规模、服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人才配置是短板。

  从2011年医改下沉到县开始,县级医院的工作量7年增加了近1倍,高级职称人数占全院人数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2、优质县级医院主要集中在苏鲁浙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2016届县级医院100强、300强和500强的70%左右都集中在华东、华中地区,地区差异大。县级医院100强的半数以上集中在江苏(23家)、山东(23家)、浙江(15家)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各省份间的县级医院竞争力水平差距大。

  3、县级医院与省域综合竞争力协调发展格局未建立。

  从2016届县级医院100强和竞争力指数的省域分布看,江苏、山东、浙江的县级医院和省域综合竞争力指数处于较高水平,配置较理想;广东、四川、福建、湖北、河南、辽宁、广西的县级医院竞争力低于本省的综合竞争力水平;河北、吉林、贵州、云南的县级医院竞争力与省域综合竞争力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中国正在构建一个合理的医疗体系,即分级***。它成功的前提是县级医院的专科能力能满足区域内群众的医疗需求。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加强专科建设,才是县级医院推动整个医疗体系走上分级***道路的前提条件。

  目前,《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17)》推出12个县级专科(包括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妇产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儿科)排名,是县级医院的专科建设的客观标杆。

  医联体成重要政策支撑

  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贺胜近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2017年,中国将基本搭建医联体制度框架,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

  王贺胜表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205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医联体试点,逐步形成“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多种较为成熟的模式,试点工作成效初显,积累了一定经验。

  医疗资源丰富的上海,在医改方面的创新能力一直位于全国前列。浦东早在06年就提出组建医疗联合体,第一个外高桥地区医疗联合体,由市七人民医院和周边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比全市足足早了4年。

  2011年1月28日在卢湾区建立了上海首个"区域医疗联合体",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领衔,带动、整合区域内的6个一二级医疗机构,共同为医联体内的居民服务。

  2017年4月11日,上海闵行联合复旦成立第六个医联体,着重五官科、口腔科建设。

  北京在医联体建设方面可圈可点。截止2013年底,北京市共有朝阳医院医疗联盟、友谊医院医疗共同体、世纪坛医院医疗联合体、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平谷区域统一医疗体系、北京儿童医院集团等6个试点的区域医联体。在2013年11月-2014年6月的试点探索阶段,按照北京市目标要求,城八区都要实现1个医联体签约并运行。

  当然,医联体建设探索至今,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模式。据亿欧总结,就有城市医联体、医共体、跨区域的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模式,到底哪种模式能够真正缓解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现状,让优质的资源下沉到基层,还需要不断尝试和创新。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针对中国医疗改革的现状提出了几个要点:医疗技术是核心,利益共享是动力,IT投入是手段,行政政策是方向。

  他同时指出,蓝皮书中的大量数据显示,当地有好的大学最能带动地级市的医院发展,帮助优质医疗资源更好地下沉基层。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康谈网(www.kangtan.com)是定位于关注健康产业。想分享健康产业干货?发邮件至 news@kangtan.com,我们会第一时间与你联系。

康谈网 读懂健康

关注康谈,收听和分享“健康”

携手康谈网,为您提供更多健康新鲜货。

热门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