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上到线下 互联网医疗将要走向何方?
看法
摘要 2015年12月份,首家互联网医院在乌镇亮相,一年之后国内互联网医院的数量就已接近40家,所涉及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也...
2015年12月份,首家互联网医院在乌镇亮相,一年之后国内互联网医院的数量就已接近40家,所涉及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也早非微医一家。一度在线上攻城略地的互联网医疗,业已开始将线下作为新一轮竞争的战场。
就在不久前,微医在杭州启动了首家全科中心,并计划3年内在国内建立100家连锁全科中心,这也是继互联网医院之后,微医发力线下市场的又一动作。两年前,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还集中在互联网入口上,如今看到的却是一个线上线下闭环的全新商业架构。从互联网医院到全科中心,曾经被视为风口的互联网医疗,最终将走向何方?
线上医疗受限,深耕线下能找到新蓝海吗?
如果按照传统的互联网思维,做流量、做入口、做平台似乎是互联网医疗的必然选择,也是乌镇互联网医院出现之前主流的商业模式。但为何微医会突然发力线下,并引来阿里健康、好大夫在线的跟随,一些大体量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也对此跃跃欲试?或许还要从流量转化、商业模式、政策环境三个方面说起。
2016年之前,国内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独角兽”已有六家,即挂号网(微医前身)、春雨医生、好大夫、丁香园、寻医问药和平安好医生。甚至可以说六家企业各霸一方,但在资本和体制的双重挤压下,功能、模式和打法日渐趋同,尤其在体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各家很难将故事讲下去。原因在于,虽然积累了海量的线上流量,却很难将这些线上流量引到线下,以换取医院的收入分成。线下三甲和专科医院本身就人满为患,对互联网流量的需求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在政策的红线之下,医药电商、线上问诊等变现模式受限,选择线下试水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
微医并非是第一家尝试线下模式的互联网医疗玩家,春雨医生、丁香园、杏仁医生等在此之前就开始了线下诊所的布局。对于互联网医疗来说,蛋糕做大的核心仍是涉足保险和电商,线下则是医疗保险和医药电商落地的“必要条件”。从更大的角度来看,微医一直在提倡分级***,互联网医院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将医生多点执业、电子***、电子健康档案等逐步落地,全科中兴便成了实现首诊和分诊的重要一环,这大概也是驱动微医不断进行线下探索的原因之一。
当然,逐步推进的医疗改革也是互联网医疗从线上走向线下的重要因素,对于国内积重难返的医疗体系来说,“互联网+”的应用意味着新的活力。事实上,从乌镇互联网医院到国内大大小小30余家互联网医院,和各省市给出的政策红利不无关系。而互联网医院从0到1的发展,使得线上线下闭环的医疗体系成为新的共识,同时互联网医疗进军线下的规模更加庞大,形式也更加多样。
全科中心出现,互联网医疗线下支点的开始?
在互联网医疗的线下探索上,微医两度扮演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互联网医院的成功已经得到了验证,而微医新祭出的全科中心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笔者看来,全科中心绝不是微医轻易为之,很可能是互联网医疗线下支点的开始。
所谓的全科中心,并非是微医所创造的新名词,国内很早之前就出现了全科医生制度,作用大抵等同于美国的家庭医生模式。不过,国内的全科医生体系几乎名存实亡,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内全科教育的缺失,导致医生的培训直接进入专科,真正合格的全科医生一直处于稀缺状态,尽管国内的一些三甲医院已经开始向基层输出全科人才。此外,从收入方面来讲,目前全科医生的整体收入远低于大医院的专科医师,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专科和全科医生资源的不平衡。
那么,对互联网医疗来说,全科中心是机遇还是陷阱?
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微医来说全科中心有许多坑需要填平。一方面,全科人才是最大的软肋,能否弥补人才的缺失直接决定了全科医生制度的成败;另一方面,上游医疗资源是痛点,全科中心的核心作用就是分诊,能够对接多少专科医院关乎着全科中心的虚实。站在这个角度似乎更容易理解微医的发展逻辑,早期的挂号服务接入了国内2000多家医院,17家互联网医院完成了电子***、电子健康档案、分诊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这个时候进军全科中心似乎是水到渠成。
就目前来看,微医全科中心(杭州)平台已经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在内的多家国内综合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并和Infinite MD、悦生等海外第二***平台合作,试图打造国际标准的健康守门人体系。值得乐观的是,相比于互联网医院,全科中心对政策的依赖要小得多,也就意味着全科中心模式更具有普适性更容易复制。
可以预见,在微医全科中心之后,将有更多的互联网玩家进军于此,利好的一面是将加速互联网医疗的线下布局,同时也把互联网医疗的竞争引入了新的维度。
互联网医疗将进入一个新的层次赛跑
参照美国的家庭医生制度,家庭医生不只是连接医院做首诊和分诊,还连接了保险公司和药商,这也是家庭医生主要的收入来源。诚然,全科医生和全科中心将是国内医疗保险和医药电商落地的关键节点,也是驱动互联网医疗企业的主要动力。然而,想要拿到新赛道的入场券,互联网医疗公司们必须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其一,完善的全科医生培训制度。
在美国想要培育一个家庭医生,先要经过4年的本科学习,然后再经过4年学习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经过1年的实习医生培训和至少2年的各科室培训,才有机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2012年开始,国内也开始招收“5+3”模式的全科医学硕士,即便如此,全科医生资源仍是互联网医疗的最大难点。
按照微医董事长兼CEO廖杰远的说法,在全科医生的培训体系上,微医与国内顶尖的全科医学教授祝墡珠建设了国内第一个全科学院,并成立全科基金、集合国内国际专家资源,打造标准化的培训流程和体系。除此之外,微医全科中心还配备了远程***体系,通过与国内外专家的远程会诊来弥补全科医生在某些专业领域的不足。
诸如丁香园、春雨医生等在线下诊所方面已经发生过争夺医生资源的先例,如果不能建立良性的人才培养体系,所谓的健康守门人制度只会停留在概念阶段。
第二,能否完成从1到100的复制。
以往互联网医疗的布局主要集中在线上,功能和服务的复制相对比较容易,但在互联网医院方面,即便是一路高歌猛进的微医,在2017年也仅仅复制了16家。正如前面所说,全科中心作为社会化的医疗机构减弱了对政策的依赖,但能否建立起相应的服务体系和质量体系将成为全科中心能否遍地开花的关键。
微医的思路是建立(1+N)×X的服务体系,1指的是一家全科学院,N指的是在国内建立N家全科中心,X则指X所遍布全国的社区卫生中心。自2012年开始,国内一些省市已经在试行社区医生制度,上海等发达城市的社区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覆盖。就这一点来讲,微医的思路并没有错,但微医全科中心能否在政策支持下实现区域技术中心、培训中心和临床教学中心的定位,通过互联网和现场的实践,帮助区域卫生社区中心得到专业提升,还需要时间给出一个答案。
从互联网入口到互联网医院再到全科中心,微医业已建立起完善的医疗体系。尤其是全科中心所打造的可控服务体系,目前已经实现了可销售的服务产品,未来将结合医疗+保险打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模式,这与凯撒医疗是殊途同归的。也就是说,全科中心的未来不只是“数人头”的游戏,完善的服务和质量体系或可以实现“全科”星巴克的设定,一旦服务和质量脱轨,全科中心恐难以支撑起线下支点的重任。
写到最后。和一年前的互联网医院一样,微医全科中心为互联网医疗打造了又一个样板。在线上线下闭环形成的背后,医疗资源跨区域连接的可行性越来越大,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正驶向另一条快速路。
作者Alter,互联网观察者,长期致力于对智能硬件、云计算、VR等行业的观察研究。微信公众号:spnews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