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未病”到肿瘤治疗 中医药发展迎来大机遇

看法

康谈网 解放日报 2016-11-24 14:04:50

摘要 中医药是中国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尤其老龄化社会与慢性疾病发病率快速攀升的今天,中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肿瘤治疗

从“治未病”到肿瘤治疗 中医药发展迎来大机遇

   “小雪”节气后,上海骤然降温。御寒保暖、进食温补成为大多数百姓在冬季增强抵抗力、防止感冒等***发生的最常见方式。昨天上午举行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中医药促进人类健康”平行论坛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这就是中国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医药促进健康的生动实践。”

  中医药在慢病时代大有可为

  中医药是中国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尤其老龄化社会与慢性***发病率快速攀升的今天,中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介绍:“以治病为主要目标的医学模式并不能遏制慢性病增长,必须要把医学发展战略转向预防***、维护健康的方向,只有这样才是可持续医学。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复杂性***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陈凯先介绍了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成果,“扶正化淤方治疗慢性肝纤维化如今在美国已完成二期临床,三期临床正在进行。”据了解,龙华医院肿瘤科由刘嘉湘教授领衔团队历经5年多研究,以扶正治疗为主、祛邪治疗为辅,突破了中西医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学科限制,使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比单纯化疗多出5.27个月。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与补充医学处处长张奇说,未来15年,全球都将挖掘传统与补充医学对卫生保健的潜力,建立覆盖全民的“以人为本”的医疗保障。张奇提到,在长宁区的探访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上海已经很好地把中医药整合到公共卫生体系中,不仅政府非常关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社区基层的老百姓也被发动起来了。”

  长宁“治未病”深入人心

  上海市长宁区区长顾洪辉将正在推进的区域“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实践经验带来会场。他介绍,区域内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万,占全区户籍人口的32%,略高于全市比例;区域内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4.01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岁。

  2009年正式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以来,防治一体、以中医特色服务为支撑的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广受好评。顾洪辉说,在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基础上,按每年5万元/万常住人口标准,专门增加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经费。如今长宁中医“治未病”品牌深入居民心中,“治未病”健康服务知晓率为98.24%,居民满意率达87.43%。顾洪辉表示,社区中医预防保健工作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紧密结合,硬件上通过改扩建等方式在各社区形成中医“防治一体化”门诊和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模式,在“数字长宁”优势下,区域“治未病”信息管理系统也为百姓创造了信息互联互通的平台。(解放日报 记者 黄杨子)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康谈网(www.kangtan.com)是定位于关注健康产业。想分享健康产业干货?发邮件至 news@kangtan.com,我们会第一时间与你联系。

康谈网 读懂健康

关注康谈,收听和分享“健康”

携手康谈网,为您提供更多健康新鲜货。

热门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