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药”还要靠“掰”多少年?

看法

康谈网 华西都市报 2016-09-27 14:49:39

摘要 缺医少药,数据为证。四年前的数据,儿科医生缺口就达二十万。二胎政策后,或是考虑到未来的“婴儿潮”,一度停了17...

儿童药

“儿童药”还要靠“掰”多少年?

   “用药基本靠掰”,儿童用药的这一尴尬状态已有多年。原因并不复杂,就是因市场上没有,或说并无足够多样且合格的,真正为儿童群体研发的***。患儿用药,药剂药量演化成了一道简单粗暴的十以内四则运算,依孩子实际年龄用成人药片来估摸着“掰”:未成年的二分之一,更低龄的四分之一,新生患儿八分之一。

  青春期孩童,特别是身体发育尚未成型,处于更特殊生长阶段的幼儿,其身体机能和抗病***等,都难和成人同日而语。若说早几十年,囿于整体经济社会、医药科研水平,在***研发监管上,还无能力细化兼顾特殊的儿童用药市场,那时至今日,儿童用药却还停留在原始粗放的“靠掰”阶段,就不能不说是当前医药监管领域的失职。

  缺医少药,数据为证。四年前的数据,儿科医生缺口就达二十万。二胎政策后,或是考虑到未来的“婴儿潮”,一度停了17年的儿科本科专业即将恢复。同样,4年前的数据,当年媒体就报道,儿童占总人口20%以上,但国内市场90%药品无适用于儿童的剂型,部分特殊药品甚至供应短缺。

  近日发布的“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披露:儿童患病数量占患病人数的19.3%,3500多药品中,专供儿童使用的只有60多种,仅占总数的1.7%;半数药品在儿科使用时没有标注用法、用量;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为成人的2倍,新生儿高达24.4%,为成人的4倍;由于儿科“缺医少药”,每年5~14岁孩子死于可预防和可治疗***的人数可能多达10万……

  数字触目惊心。对孩子而言,为何缺医又因何少药?道理再简单不过,吃力不讨好,自然留不住人。儿科业内被戏称“哑科”,头疼脑热,患儿都难以自述清楚。“苦累险”不说,精力投入成本翻番,收入却严重不匹配,儿科医生又非圣人,所以缺医很好理解。

  少药,完全是同一逻辑:儿童药研发、试验的投入成本大,利润空间相对又低。商人逐利,纯市场化操作,自然没有良心儿童药的生存空间。儿科医生和儿童药品,应该依靠政策护佑才能激发民间社会联动跟进的热情。

  惠儿政策必须配套,儿科医生方面,政策已有鼓励,但必须严把准入质量关,毕竟专业性在那,不能为短期凑数量而牺牲了质量。还是应从医院体制和从业薪资上进行改进,让医生享专项红利,无后顾之忧。儿童***面,现也有相关政策,但如何落实推进,而不是口惠实不至的纸面制度,是接下来工作推进重点。医生乐意干,患儿有药选,医院和药企互利,多年困局才有望破冰,如此儿童求医用药生态才是健康的。

  □李晓亮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康谈网(www.kangtan.com)是定位于关注健康产业。想分享健康产业干货?发邮件至 news@kangtan.com,我们会第一时间与你联系。

康谈网 读懂健康

关注康谈,收听和分享“健康”

携手康谈网,为您提供更多健康新鲜货。

热门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