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康集团嘴仗美年大健康 面子大过意义

产业

康谈网 康谈网 2016-04-12 14:24:01

摘要 康谈网讯爱康集团的“嘴仗”也打了一段时间了,其实更多的就是几分“不得已”和几分“面子”工程。...

爱康国宾 美年

爱康集团嘴仗美年大健康 面子大过意义

  康谈网讯 爱康集团的“嘴仗”也打了一段时间了,其实更多的就是几分“不得已”和几分“面子”工程。毕竟多年前,在混乱的健康产业中,爱康集团脱颖而出,成为了健康产业中为数不多的佼佼者,成为了和美年大健康并驾齐驱的健康“双雄”但随着美年大健康的突飞猛进及收购了慈铭体检,爱康的帝国随之崩塌,相信爱康的心中也有那么一丝“怒火”。

  美年大健康董事长俞熔近日表示,“经过不断的并购、整合,现在体检市场的第一梯队已经只剩下了美年和爱康国宾两家,在这个时间节点,我们已经完成了上市,而爱康国宾正在退市,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契机。”

  爱康国宾遭遇“危机” 美年市值超越太多

  爱康国宾于2014年4月登陆纳斯达克,或许是因为市场给予的估值过低而于去年8月宣布私有化,筹划退市。但另爱康国宾董事长张黎刚始料未及的是,美年大健康提出收购要约,收购价格一度从最初的每份美国存托股份22美元提高到25美元,这比爱康国宾内部买方团提议价格17.8美元高出约40.4%,张黎刚遭遇历史“大考”。

  在爱康国宾的私有化过程中,A股上市公司美年健康发起强势进攻,其撒手锏便是对方望尘莫及的370亿元巨额市值(去年5月曾达到惊人的570亿元)、超过140倍的高市盈率。中外资本市场的估值差距之下,美年健康的融资能力令爱康国宾难望项背。尽管6家资本巨擘前来为其捧场,但爱康国宾董事长张黎刚进退两难的处境难以改变。

  美年集团一箭双雕

  在这个阶段,爱康国宾董事长兼CEO张黎刚还在鼓动投资者对爱康国宾抱有希望,但他所允诺的这个庞大的爱康“爱康梦工场”是否有能实现的可能性,这个相对美年的收购来讲,几率相当之低。

  12月14日晚间,美年大健康对外公告了一份更具有“诚意”的方案,将半个月前提出的每份美国存托股份22美元的要约收购价提高到23.5美元,这一价格较爱康国宾董事长张黎刚及其私募股权基金(以下简称“张黎刚买方团”)此前给出的17.8美元报价溢价32%。

  之所以抬高收购价格,按其解释是为了应对此前爱康国宾在12月2日提出的“配股权计划”,这一计划也就是后来被称之为的“毒丸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如果美年大健康在二级市场进行收购,那么爱康国宾将会通过稀释股权的方式进行阻击。对于美年大健康的咄咄逼人,爱康国宾方面受制于监管要求并没有向大家表明下一步将如何应对。

  从表面上来看,张黎刚对于爱康国宾的持股权过低是其要害的短板。截止到今年8月底,张黎刚只持有爱康国宾12.95%的股权,因此要完成回归A股之前的私有化,其必须要借助私募股权基金的力量;同样,美年大健康在此次收购战中,也借助了5家股权基金的力量。

  但不同的是,美年大健康相比于张黎刚显然在股权上更具有回旋余地,意在将爱康国宾装进江苏三友的上市平台,因此美年大健康在买方团中的出资比例并不受影响;但是寻求回归A股独立上市的张黎刚必须要保持自己对爱康国宾的控股权,因此必须要恪守其在买方团中一定的出资比例。

  更何况,在A股拥有140倍市盈率估值的美年大健康,如果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募集收购资金,其在资金成本上的优势远远胜过张黎刚买方团。相比于资金上的博弈,美年大健康更大的胜算在于时间。

  美年扩张速度超越爱康国宾

  从2012年到2014年,美年大健康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将全国的门店数量从50家扩张到94家,今年在完成了对慈铭体检的收购之后,加上公司自身的门店扩张,预计店面数量将达到200家左右;相比而言,爱康国宾目前的门店数量在75家左右,公司预期未来每年维持10-15家左右的开店速度。

  如果双方就此僵持下去,无疑给美年大健康留出更多的时间,而对于急需回归A股的爱康国宾而言,是耗不起的。

  爱康国宾金字塔早已开始崩塌

  近日爱康国宾出具财报显示,去年第三财季净营收为1.33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22.5%;净利润为2030万美元,同比上年增长13.4%。毛利润率为50.8%,同比上年下滑了1.6%。随着2015年财年Q3财报出炉,根据spcapitaliq.com的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爱康国宾的营业收入为3.6亿美元,约为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低于2014年同比45%的增长。

  而在早前,2月29日美年大健康最新业绩快报显示,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实现营业收入增长46.85%,营业利润增幅104.44%,这还是不包括慈铭的收入和利润,若合并计算经营数据,早已远远抛离爱康国宾。

  爱康国宾私有化之路走至尽头?

  事实上,关于私有化回顾之路究其本质,是买方团对标的公司的价值再发现过程,最大限度的让利于中小股东,为其创造财富。买方团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价为其核心要素。而在美年强势阻击中,张黎刚连出此等下策不得不让人怀疑,其资金募集困难,经营业绩下滑,私有化之路实际上已经走到尽头。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康谈网(www.kangtan.com)是定位于关注健康产业。想分享健康产业干货?发邮件至 news@kangtan.com,我们会第一时间与你联系。

康谈网 读懂健康

关注康谈,收听和分享“健康”

携手康谈网,为您提供更多健康新鲜货。

热门阅读

X